•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主任风采
  • 专业领域
  • 经典案例
  • 击水说法
  • 新闻资讯
  •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主任风采
  • 专业领域
  • 经典案例
  • 击水说法
  • 新闻资讯

法律服务热线

17720020309

  • 击水律师参加团区委志愿者服务活动
    本所讯 2014年3月5日上午9:30,我所南所主任卢彦民律师、劳动法务部部长于雪梅律师一行来到河北区三和小区,参加了由团区委组织举办的“美丽河北建设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型公益咨询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以“共建美丽天津 真情奉献社会”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上,两位律师围绕劳动争议、工伤保险、房屋合同、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各类维权问题,为小区群众答疑解惑,义务提供法律帮助。卢彦民律师、于雪梅律师两位律师围绕各类维权问题,为小区群众答疑解惑 新闻编写:尹敬静
    2014 04.10
  • 击水律师为河北区工商管理局干部授课
    本所讯 2014年月2月26日下午2:30,我所主任潘强律师、王茜律师及李津龙律师一行来到位于河北区建昌道泗阳路30号的河北区工商管理局,受邀为局干部普及了我国合同法有关格式条款等相关法律知识。潘强律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格式条款合同的概念,表示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随后,潘强律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的分析了格式条款合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重复使用及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等几大特征;之后,王茜律师结合社会热点案例,生动精彩的为大家列举了格式条款无效的多种情形,并告知大家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两位律师还表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本次授课促使大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使大家受益匪浅,获得了区工商管理局干部们的一致好评,有益于提升干部们的执法水平。潘强律师(中)、王茜律师(右)、李津龙律师(左)潘强律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的分析了格式条款的几大特征王茜律师结合社会热点案例,生动精彩的为大家列举了格式条款无效的多种情形本次授课获得了区工商管理局干部们的一致好评 新闻编写:尹敬静
    2014 04.10
  • 潘晓东律师接受天津卫视频道采访
    本所讯 2014年02月22日,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河北所主任潘晓东律师接受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十二点报道》栏目的采访,就近日十分火热的打车软件所涉法律问题为市民进行答疑解惑。打车应用软件的汹涌来袭,对司机和乘客不仅带来便捷,而且还会收到来自不同打车运营商的补贴。但这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随着打车应用的普及,也日渐凸显出来。司机一手开车,一手抢单,忙的不可开交。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在打车应用中,司机与乘客之间、司机与平台之间,若出现违约行为,从法律角度该如何界定?又如何维权? 潘晓东律师认为在行车过程中,在手机上使用打车软件,或多或少会对驾驶行为造成安全隐患,并触及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同时使用“嘀嘀打车”或者“快嘀打车”的这种约车服务,从合同法角度讲视为“要约”行为,司机师傅一旦抢单后,在法律上视为“承诺”,一旦“要约”与“承诺”都具备的情况下,这种合同相应的成立。所以,从合同法角度讲,乘客和司机都做出相应的意思表示,就不能轻易的爽约,当然也是诚信的体现。在打车应用中,司机与乘客之间、司机与平台之间、乘客与平台之间的“叫单环节”、“支付环节”等都有可能会出现违约的情况。但违约行为如何界定,到什么样的程度构成违约,守约方应该得到哪些赔偿,间接损失能否计算在内,守约方向谁来主张权利,违约归责主体是谁,违约证据责任如何分配,这都是在打车应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在主张权利的时候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最后潘律师提醒到,不论是驾驶员朋友还是乘客,都应当诚信使用软件,并建议司机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应守法运营,安全驾驶。 河北所主任潘晓东律师接受天津卫视《十二点报道》栏目的采访本节目将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12:00天津卫视《十二点报道》栏目播出,敬请期待。 新闻编写:李中美
    2014 04.10
  • 第九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圆满举办
    本所讯 金马迎春春入户,金莺报喜喜临门;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为欢庆马年元宵佳节,2014年2月15日周六下午16:30,第九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在河北区正达酒店三层宴会厅圆满举办。大赛特别邀请了爸妈在线天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少伟、心理咨询师张柳,腾讯网媒体部负责人柳祥瑞担任大赛评委。本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由我所律师李雨蒙、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担任主持人。活动开始,由我所主任潘强律师为现场嘉宾及同仁致节日祝辞,诚挚的祝福大家马年马到成功。随后,赢来了激烈的比赛环节,我所实习律师王荣贵演唱了歌曲《倾国倾城》;我所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演唱了歌曲《爱要坦荡荡》;我所三农法务部部长程正芳律师演唱了歌曲《天涯》;我所谷艳艳律师及实习律师赵优合唱了歌曲《真心英雄》;我所实习律师刘丹演唱了歌曲《那片海》;我所吴淼演唱了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所婚姻法务部部长张向龙律师演唱了歌曲《壮志在我胸》;我所李雨蒙律师演唱了歌曲《听海》;我所李津龙律师演唱了歌曲《爱不爱我》。他们作为参赛选手,台风和演唱均颇具专业歌手的风采,选手们激情高昂的演出受到了现场嘉宾及同仁的一致好评,现场掌声不断,精彩连连。与此同时,大赛还邀请评委、嘉宾及现场同仁精彩助唱,由爸妈在线天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少伟倾情献唱的歌曲《北国之春》,由腾讯网媒体部柳祥瑞激情高歌的歌曲《一个人的寂寞》,由我所主任潘强律师与主任助理尹敬静深情合唱的歌曲《爱是你我》,由我所北所主任潘晓东律师深情献唱的歌曲《走样》,精彩的演唱仿若原音重现,其歌唱水平丝毫不输给参赛选手,获得了现场同仁们的称赞。此外,现场还串插了充满无限趣味的游戏环节“青蛙跳”,大家积极参与,热情互动。最后,经过一番激烈角逐,由我所实习律师刘丹演唱的歌曲《那片海》荣获第九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一等奖;由我所李雨蒙律师演唱的歌曲《听海》、吴淼律师演唱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荣获大赛二等奖;由我所李津龙律师演唱的歌曲《爱不爱我》、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演唱的歌曲《爱要坦荡荡》、我所婚姻法务部部长张向龙律师演唱的歌曲《壮志在我胸》获得大赛三等奖;由我所实习律师王荣贵演唱的歌曲《倾国倾城》、我所三农法务部部长程正芳律师演唱的歌曲《天涯》、我所谷艳艳律师及实习律师赵优合唱的歌曲《真心英雄》获得了大赛参与奖。第九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主持人李雨蒙律师(左)、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右)第九届“击水杯”卡拉OK大赛在河北区正达酒店三层宴会厅圆满举办我所主任潘强律师为现场嘉宾及同仁致节日祝辞潘主任诚挚的祝福大家马年马到成功爸妈在线天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少伟担任大赛评委刘少伟主任为本届大赛倾情献唱歌曲《北国之春》我所实习律师王荣贵演唱了歌曲《倾国倾城》我所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演唱了歌曲《爱要坦荡荡》我所三农法务部部长程正芳律师演唱了歌曲《天涯》我所谷艳艳律师及实习律师赵优合唱了歌曲《真心英雄》我所实习律师刘丹演唱了歌曲《那片海》我所吴淼律师演唱了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所婚姻法务部部长张向龙律师演唱了歌曲《壮志在我胸》我所北所主任潘晓东律师演唱了歌曲《走样》我所李雨蒙律师演唱了歌曲《听海》我所李津龙律师演唱了歌曲《爱不爱我》比赛现场还串插了充满无限趣味的游戏环节“青蛙跳”,大家积极参与,热情互动由我所顾问张新路(中)为参与奖获得者实习律师王荣贵、程正芳律师、谷艳艳律师及实习律师赵优颁奖由我所顾问张新路为三等奖获奖者张向龙律师、李津龙律师及南所办公室副主任李中美颁奖由我所行政主管王伟(中)为二等奖获得者吴淼、李雨蒙律师颁奖由腾讯网媒体部负责人柳祥瑞为本届大赛一等奖获奖者实习律师刘丹颁奖 新闻编写:尹敬静
    2014 04.10
  • 我所与天津教育报合作法制教育品牌栏目
    本所讯 从2014年2月13日起,我所将与天津教育系统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天津教育报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全面合作,围绕经典案例,由我所资深律师深入浅出的为读者以案释法,共同打造法制教育的品牌栏目。与此同时,我所潘强律师将受邀担任天津教育报社常年法律顾问。天津教育报社主编张金钰与我所主任潘强律师共同签署合作协议由天津教育报与我所强强联合推出法制教育的品牌栏目天津教育报社主编张金钰邀请潘强律师担任天津教育报社常年法律顾问 新闻编写:尹敬静
    2014 04.10
  • 潘律师为津门知名记者周莲娣新书作序
    本所讯 近日,由津门百姓律师、我所主任潘强律师为津门知名记者、天津日报社高级记者周莲娣所著新书《深夜为我亮着的那盏灯》倾情作序“真情最是能动人”。津门百姓律师潘强与天津日报社高级记者周莲娣真情最是能动人潘强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大多如行云流水,过一段过一年,该漂的漂了该流的流了该散的散了,最多留下些记忆,若再偶遇,一笑一拍一招呼,罢了。但有少数朋友,是一生的知音,无论多久不见面不联系,他(她)永远默默留在你心灵一隅,每当想起就会感动亲切和温暖,周老师就是我这样的朋友,一个改变不了世界,但也没被世界改变的《天津日报》资深女记者。尽管自认为了解周老师,也阅读她的文章,用当今流行的话说,是她多年的铁杆“粉丝”,但让我为她的书写序,还真是汗颜。再三推辞,不成。又知道周老师是个很“犟”的人,尊敬不如从命,写好写不好放一边,就当说说心里话吧。二十多年前,我和周老师因一起校园伤害案相识。当时我刚组建律师事务所不久,当事人是一位正在全国重点中学读高中的女孩儿,孩子在学校参加义务劳动时,被另一位同学无意踢起的细钢筋扎伤眼睛。按说,孩子在校园受的伤,学校本该承担相应责任,但因为对方是重点中学,在国内颇有知名度,再加上人为的因素,所以并不复杂的案子变得格外复杂……说实话,虽然当时自己正是血气方刚,但与校方深厚的背景相比,一个年轻的律师还是显得形单影只。这时我认识的一位新闻界朋友,帮我请来了几位记者算是声援,周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从此,这起案子每次开庭她都准时到场。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法院的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很小的老旧平房,暖气似有若无,里面除了硬木椅就是冷板凳,坐两三个小时,天冷加腿麻,站起来如不活动一下,谁也迈不开步。所以,当时一直“声援”我的周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党报记者的操守,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正直。就这样,没吃一顿饭,没喝一杯水,我们有了默契,成了心照不宣的朋友。当然,这么说不是我自做多情,而是在接下来的交往中,确实有深切的体会。这之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过密交往”,几乎每周都要通几次电话,主要是她满世界找我。那时她是《天津日报(农村版)》“道德与法律”专版的责任编辑,每一周期的“律师信箱”是专版的固定栏目。我被她相中,给农民读者解答来信中的法律问题。当时没有网络,电视机也不那么普及,更没有手机,党报是市面上第一大主流媒体,而《天津日报(农村版)》又是津城几百万农民主要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她每周能接到多少农民来信,又给我派多少活儿。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不知为什么,当时鬼使神差自己就把这活儿接下来了,而且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应付不耽误不厌倦。但事实怎么样呢?如今想起来,挺对不住周老师的,经常她那头急等着拼版,我这头还没把稿传过去,或传过去一篇既没题目又没结尾的“半成品”,然后不好意思地加一句:“您看着改吧。”说真的,那时那么做不是不负责任,也不是不当回事,而是实在太忙,接的案子多,所里人手少,有时一天跑两家法院,即使“半成品”还是在坐出租或等待开庭时写的。我想,搁别人冲我这种表现,早另请高明了,但她没有,甘愿等在我这棵“歪脖树”下“守株待兔”。更让我感动的是,别看每次传过去的是“半成品”,但到了报纸上,全都让她改成了“精品”。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回答有关村委会能不能擅自将村办企业低价出售的文章,当时匆匆写完后,题目实在想不出来,于是空着题目传了过去。见报后一看,当时我就乐出了声,为她给这篇文章起的题目———《莫把村委会当成董事会》拍案叫绝。这个题目既与内容吻合,又易记上口,后来听说这篇文章被当时四郊五县不少村广播站多次广播,普法效果出奇的好。跟周老师演这种“双簧”,究竟有多长时间,我说不准,反正一直坚持到《天津日报(农村版)》停刊。由于我在《天津日报(农村版)》上的“精彩表演”,再加上有周老师的热情包装,不客气地说,那阵子我在津郊就像是一个大明星,农民兄弟但凡需要打官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找击水律师事务所的潘强。曾有好几回,农民拿着报纸到所里问我:“潘强律师在不在?”我故意说:“您有什么事跟我说行不行?”“不行,我们就找潘强,他不在我们等着,不劳您大驾。”所以,后来在律师圈里我就有了“农民律师”雅号,我也乐不得地欣然接受。当然,我更感激她的是,由于有她那时的“逼迫”,一是让我感到舆论的重要作用,二是让我养成了爱记爱写的习惯,后来出了几本法律知识文集,还在所里办了一张小报,算是自己过“报瘾”吧。别看周老师一直办法制版,通过接触我感觉,她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我们常说漂亮女人是“绣花枕头”,说白了,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此说法,我既不否定也不苟同,客观地说,还是因人而宜。周老师年轻时很漂亮,人到中年很有气质,恐怕不是我一个人对她的评价,可以说认识她或见过她的人,都有同感。我想,女人一直能保持美,那美肯定不是做出来或穿出来的。时至今日是,不是恭维,周老师仍然很有魅力。不知说的对不对,我想周老师身上的魅力,是因为她对工作的激情和对人的真诚。就说她即将出版的这本讲述集吧,看得出每篇文章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付出了真心,打动了讲述者,于是就获得了真情。从某种角度说,有记者的感动,才有读者的感动和社会的感动。说到这,想起一件很难忘的经历,而且这个经历跟这本书里的文章有关。《来世我们还做母女》的讲述者,是我所里的年轻女律师白雪,白雪离奇而悲凉的人生故事,曾已见诸报端,那些文章白雪读过,我也读过,说实话没什么太强烈的感觉。但有一天,我刚进办公室,白雪一头扎进我的怀里,哭得像个泪人。当时不知所措的我,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赶紧安慰她,但无论怎么安慰,白雪一直哭不停。后来,她告诉我那场痛哭,把她心底的苦楚彻底宣泄掉了,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那天,解了白雪心底之痛的那篇文章,我也是含泪读完的。不能不佩服周老师对人心灵的挖掘能力,不能不感叹周老师裁剪提炼“故事”的把控能力。既保持了讲述者原汁原味的内容,又没让读者有冗长乏味的感觉,记者如果没有独道的启发引导方式,不能让讲述者敞开心扉,那么一个个饱含伤痛与泪水的“故事”,是不可能跃然报端的,让那么多人怦然心动,潸然泪下。正因为如此,我对周老师的敬佩,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什么也不说了,文如其人。深信读了周老师的书后,大家也会有同感。 2013年深秋背景资料:周莲娣,《天津日报》社高级记者、编辑,专栏作者。现为《天津日报•好人榜》、《天津日报•讲述》版责任编辑、《天津日报•莲娣脱口秀》专栏作者。长期从事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及随笔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我们这些文艺兵》、随笔集《笔比刀快》、知识丛书《天津人不能不知道(当代篇•少年版)》。新闻作品及所编辑的专刊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天津市新闻一等奖、“五一新闻奖”,并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新闻编写:尹敬静
    2014 04.10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 电话咨询
    17720020309
  • 微信咨询
  • 在线咨询
法律服务热线:17720020309
击水律师事务所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中海财富中心811室
电话:(022)26448299
传真:(022)26453133
南开分所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南门外大街律师大厦14层
电话:(022)27310358 (022)27310333
传真:(022)27318806
宁河分所
地址:芦台镇新华道光明小区底商8号
电话:17720020309
传真:(022)26453133
关注击水
微信
微博
抖音公众号
友情链接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官网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津ICP备12007811号-2 津公网安备:12019202000194 Support by Unite talent
免责声明隐私保护声明